歷經多年打拼,中國手機品牌扔掉了“山寨機”的帽子,現在要扔掉的是“低端機”的帽子
互聯網正在充當著中國手機品牌的群體性崛起的跳床。
幾經起落后,2013年二季度國產手機品牌總體份額達到63%。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前三位是三星、聯想、酷派,即使在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機品牌中,華為、聯想也占據著三四名位置,進入一線品牌行列。
一方面,互聯網賦予了中國手機品牌新的思維模式——一種更加開放,更加注重協同的商業思維。一方面,互聯網自身就直接扮演著中國手機品牌的主渠道營銷,比如最近大紅大紫,大有洛陽紙貴的小米手機。
數據也顯示出了中國手機品牌的現狀,國產品牌在主流配置和產品功能方面,不論是市場占有率還是發展速度方面明顯快于國際品牌;在均價方面也呈現明顯的高配高性價比趨勢,拉動了國產品牌的份額提升。
互聯網拉近了中國手機品牌與市場、與消費者的距離。對于品牌的本質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的變化。品牌就是產品或者企業在消費者心智中的印記,也是企業本質的一種全面投射。互聯網讓這種投射變得簡單、可控,這對品牌建設幾乎是一個革命性的進步。
這也意味著品牌更新的速度在加快。一旦品牌出現退化、老化、僵化,互聯網都會在第一時間傳遞信號。中國手機品牌整體的更新迭代速度明顯地高于一些國際大品牌,這也使得中國手機品牌能夠在全球范圍內贏得消費者、贏得市場。
顯然,無論對于中國手機品牌,當然還有其他行業的品牌,互聯網正在改變其商業模式、制造模式、營銷模式,并重新塑造了中國企業的品牌形象。
遺憾的是,一線品牌并不代表就是高端品牌,國外手機廠商的品牌優勢依然明顯。在高端市場領域,中國手機品牌還沒有足夠的話語權。而我們能夠占據低端市場主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蘋果、三星尚未打算“彎腰”進入。
這是中國制造難以抹去的痛。目前中國手機品牌主要核心技術及專利仍被歐美廠商控制,我國未形成有效的專利體系。正是核心技術的缺乏最終讓中國手機制造企業缺乏品牌的內核,從而無法擺脫價格混戰的困擾———除了價格,再無殺手锏。
歷經多年打拼,中國手機品牌扔掉了“山寨機”的帽子,現在要扔掉的是“低端機”的帽子,而這需要國產手機貢獻更多的創新思維以及不滿足于現狀的斗志。
雖然互聯網為中國手機品牌拓展市場提供了便捷通道,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任何花哨和嘩眾取寵的行為只能帶來一時的關注,但遠遠不能形成品牌。實際上,品牌不應該僅僅是產品形象、口號等外在表現,更要深刻而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價值主張。
手機表面上看只是一個通訊工具,背后隱藏著的卻是一個品牌的工業精神、創新精神以及對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在每一次行業發生變革時,對中國手機品牌來說,需要顛覆的應當是自己,而要想建立自己的品牌價值更是如此。
盡管面臨種種不確定因素,堅持、堅定、堅強,都將是中國手機品牌的主基調。我們深切地期望中國手機品牌能夠再升級、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