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導讀:H5如此多嬌,引無數品牌競折腰。
對于H5這個名詞想必大家已經很熟悉了,就在2014年,一項本來還不太成熟的技術在微信的社交舞臺下大放異彩,讓我們見識了“移動+社交”爆發的巨大能量。然而這不是偶然,而是趨勢。
在具體介紹H5營銷之前,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份eMarketer的數據,其中顯示了2012年-2018年品牌在不同媒體渠道的預算比重:
相比電視、雜志、戶外廣告等傳統媒體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品牌營銷在數字和移動方面的投入在逐年上升。而且,在所有渠道預算中移動技術的投入增長最快,遠遠高于其他渠道的增長。當然,這樣的結論你應該不會感到驚訝,因為我們早已習慣了24小時手機陪伴的生活,而品牌最關注的就是消費者“在哪”的問題。
據美國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們每天要查看手機150次,44%的人睡覺都把手機放在身邊,9%的美國人承認他們在嘿咻時使用手機……毫無疑問,手機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媒介,從早上醒來到臨睡前的一秒,這個幾英寸的屏幕都在和我們“交流”。
顯然,移動營銷已是大勢所趨,我們可以看到已經廣泛應用的簽到、二維碼技術,正在興起的iBeacon、微信的Wifi連接,還有就是本文將與大家分享的H5技術。文章有點長,可能需要費些時間閱讀,全文包括:H5技術簡介及其特性,怎么實現、有哪些應用場景,以及如何推廣等內容。
什么是H5?
經常有朋友找我咨詢H5的問題,但是在和他們溝通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對H5的理解都是停留在用戶層面,邀請函、小游戲、品牌展示、抽獎等等。其實如果上升到營銷層面的話,僅在用戶層面去思考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任何傳播都要考慮有效性的問題,如果100w pv帶來的只是刷屏效果,而對品牌帶不來任何有效轉化,這樣的傳播顯然是不成功的。
對于事物的理解,如果不能從多個角度去分析,我們很難跳出原有的思考框架去看問題。因此,這篇文章我想以更原始的角度,從H5這項技術本身為出發點去闡述;事實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本質上也是需求驅動的,程序語言其實是高于應用層面的產品。以下的內容希望不會太晦澀,也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簡單來說,H5就是一種高級網頁技術,我們平時看到那些邀請函、小游戲都是H5網頁,確切來說叫HTML 5(國外目前沒有H5的叫法),它跟我們平時上網看到的那些網頁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只不過大家普遍接受的那個網頁技術版本是HTML4,而這個版本是在1997年發布的。
什么是HTML,我這里簡單解釋一下——想象一下兩個計算機在溝通的場景,A如果要把一個圖文信息傳給B的時候,交流過程中B肯定會產生這樣的問題:你給了我那么多信息,哪些是網頁標題、哪些是正文、哪些又是圖片呢?于是,A和B商量了一個辦法,用一些符號來標記不同類型的內容,而這些標記的一整套規范就是HTML。
比如當A要把圖文的標題傳給B的時候,最終給B的表達是這樣的:品牌H5營銷完全實戰指南
如果設計HTML語言的人是中國人,那表達就會是這樣的:品牌H5營銷完全實戰指南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HTML其實是一項非常人性化的發明。關于HTML技術的詳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閱,這里我主要跟大家介紹幾個營銷人應該關注的H5特性,它能讓你對H5能做成什么樣有個根本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