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30周年“逆生長”品牌社會化傳播這個項目中,我們不斷摸索、試錯、調整,經歷著從未有過的挑戰——如何保證“眾籌”機制的活躍性時也保持聯想出品的特性,如何在24/7的媒體環境中風雨無阻、士氣高昂等等。但正是因為“拓新”,大家更富激情,從開始的忙亂到各司其職,在結合自身內容、社會熱點和快速反應上,慢慢找到了感覺。
一天一條原創內容,365天在社會化媒體上,我們借30周年之際發掘聯想品牌背后的人文精神,在互動中希望大家所認識的聯想,是不斷創新、逆流而上、敢于變化的“逆生長”。
在整個活動中,我們以“30周年逆生長”為主題,建立統一、持續化的視覺形象,以富有人情的細節、人物、故事,代替傳統的品牌歷程、大事記展示,讓這場“品牌慶生”更有趣味、更富話題、更易參與。
活動開始50多天內,在微博上獲得7萬多評論轉發,官微獲得千萬級曝光量。同時,在微信平臺上的定制海報活動中,三天就有超過2千多人參與。不包括外部推廣,僅聯想官微共發布微博60條,獲得瀏覽量/曝光量12,569,234次,轉發30,864次,評論5,372次;“逆生長”一詞已成為聯想30周年的主題詞,被大眾認可熟知。
到底什么是社會化營銷?社會化更接近一門藝術。好的社會化話題是會被人期待的,能抓住人們的心。如果有用戶期待品牌第二天的內容,那么它就是成功的。雖然社會化營銷也是一門科學,但我們不能單純的以公式或程式化的模式衡量它的效果。
品牌社會化傳播應該具備哪些基礎?
從心態來看,在溝通過程中,品牌需要保持一顆平等的心,像朋友一樣與消費者對話。洞察消費者心理,從消費者心理出發,比從品牌角度出發更重要。想他所想,而不是如你所愿,把內容說到聽者愛聽,并不斷超越他們的期待。
從內部架構來看,品牌社會化傳播,要為其創造開放的平臺和容錯的文化,允許品牌的這個“家”成為大家的“家”。部門要扁平化、快速反應,集思廣益的同時把握主線、不忘共識。
從合作機制來看,用這個項目來要求我們自己和合作伙伴“歸零”,每一方都要綜合發展,找到互聯網的感覺,在新的語境下發揮原有的技能和才華。就像聯想的文化一樣,不革自己的命,將無法到達一個新世界。
對營銷人來說,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