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質量高峰論壇”在深圳五洲賓館召開,以“質量引領 融合發展”為主題,匯聚來自廣東、香港、澳門等地的政府領導、質量專家、工業領袖、商界精英300余人,共議粵港澳大灣區時代背景下的質量發展戰略。
本次論壇由深圳工業總會、香港工業總會、澳門中華總商會、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深圳質量創新技術聯盟、深圳市卓越績效管理促進會、深圳市質量協會、廣電集團等聯合主辦。
主禮嘉賓
全國人大原常委、深圳市委原書記、深圳工業總會榮譽主席李灝,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原副主任周俊明,原國務院參事、國家《質量發展綱要》起草組組長張綱,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理事長梁丹以及老領導陳思平、劉勝利、周長瑚、廖軍文等出席論壇。
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張紀青宣布開幕
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深圳工業總會執行主席王肇文主持論壇
市政府副秘書長張紀青宣布論壇開幕。大會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深圳工業總會執行主席王肇文主持。
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理事長梁丹致辭
聯合國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理事長梁丹在致辭中表示,一個繁榮的粵港澳大灣區,必然是高品質的大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各方共建高品質灣區經濟,重振海陸絲綢之路的輝煌。
打造國際一流的灣區質量高地
“質量是經濟實力的綜合反映,質量是競爭能力的核心要素,質量是國家強盛的關鍵內核,”國家《質量發展綱要》起草組組長張綱在《質量引領粵港澳國際一流灣區建設》演講中強調。
張綱發表主旨演講
近二百年來,論制造強國的水平,大體上是美國是第一,一枝獨秀,其次是日本、德國,中國第三。質量水平越高的地區,人均GDP水平越高;質量與效益發展正相關,與品牌強度高度同向。當前世界已形成共識:質量是價值,質量是效益。
張綱認為打造國際一流的質量高地,創建嶄新的世界經濟增長極,要從五方面來著手:
①更優的產業結構布局。
②更高標準的基礎設施建設。
③更具活力的創新環境與支撐體系。
④更有魅力的優質生活圈。
⑤更強影響力的國際品牌集群。
城市區域發展的內涵,是高度一體化融合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研究課題組組長陳宣慶介紹了大灣區規劃的背景依據、規劃思路、發展重點及重要意義。他認為,城市區域發展的內涵,是高度一體化融合,國外灣區都是在一個政治制度經濟體制框架內,包括歐盟是國際上最高的合作形式,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級灣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規劃的提出是重大的歷史突破,它要對標世界一流灣區,首要擴張內地與港澳跨體制的合作。
陳宣慶發表專題演講
陳宣慶強調,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推進中,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合作和自身發展的關系、競爭與合作的關系。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是城市群合作的發展規劃,要以合作發展為主題,以創新發展為主線,以跨區域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為重點。
發揮香港優勢,推動大灣區產業集群化
大灣區質量建設是粵港澳三地的共同使命,如何在“一國兩制”體制下合作共建?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高級顧問任永權認為,粵港大灣區作為國家政策提出,標志著粵港澳地區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根據2016年的統計,香港在內地累計實際利用外資總額超過50%。作為國際商業與金融中心,香港經濟增長動力主要由第三產業帶動,是內地開展國際交流合作的窗口與平臺,這些優勢將為推動大灣區產業集群化發揮強大作用。
任永權發表專題演講
大灣區的互聯互通,不應只是數量方面的增加,而是在優勢互補、敢于創新的原則下,為經濟注入新的動力,以質量的提升構建大灣區各區域長遠競爭力、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競爭合作。
飽和經濟時代最終的競爭是靠質量
與產業鏈共建優質高效,華為技術公司為全球企業樹立了成功的模板。本次大會上,華為副總裁李剛結合德國“隱形冠軍”給中國供給側的啟示,介紹了典型的“華為實踐”。
李剛發表專題演講
德國普通的中小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擁有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品牌,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譽滿全球,它們是“隱形冠軍”。我國企業追求的卻是規模,欠缺核心技術與品牌的追求。華為給予工匠優先于科學家的地位,“千千萬萬的工匠科學家要在我們的企業扎根,才能支撐企業的最終發展”。
李剛表示,飽和經濟時代最終的競爭是靠質量,華為不會獨善其身,而是與整個的價值鏈一起共建大質量體系。“華為首先是開放,而且我們只占這個價值鏈的中間1%,華為自己只做1%”,即使你強了,還要把生態鏈開放給大家,帶動產業鏈往前發展。
【專題對話】
主題:質量引領 融合發展
主持人:深圳質量創新技術聯盟理事長、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院長李翔
郭曉渝 深圳質量創新技術聯盟學術委員會主任
質量強國戰略的落地必須社會共建,粵港澳三地有著共同的追求,以“標準決定質量、質量鑄就品牌、品牌提升信譽、信譽拓展市場”四位一體的方針,來推動整個城市群的質量建設。
張旗康 蒙娜麗莎集團股份公司董事
蒙娜麗莎的特征是高標準高質量。大工業化生產時代,只有創新卻沒有質量做支撐,很容易被競爭者和市場拋棄。通過國家粵港澳大灣區的質量戰略指引,我們都將享受大灣區帶來的紅利。
葉青 市建筑科學研究院股份公司董事長
當我們討論灣區質量的時候,不能忽視城市質量的發展,城市質量的發展,離不開生態標準的內涵。粵港澳大灣區的推進對標國際三大灣區,我們還需要審視藍天的數量、城市的綠化率。
高亮 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深圳公司總經理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達、科技領先、創新能力強,全面提升質量的時機已經成熟,未來發展思路應是集合政府和社會各界資源,統一打造全過程質量追溯的體系,建設誠信質量的數據庫,并實現共享互通。
周慶明 深圳市卓越績效促進會主任
企業一定要學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前進一毫米,重復研發已經太多,需要通過知識管理和企業架構上建立系統思維,提升企業的經營質量。
李翔 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院長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是我們民族崛起的重大戰略,也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協調、綠色、共享、開放的重要舉措。灣區建設未來的美好愿景讓我們振奮和自豪,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還需大家共同努力,讓我們的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創新的灣區、數字的灣區、幸福的灣區,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標桿灣區。
9月6日,在深圳質量大會上,市委書記王偉中強調:把質量強市戰略作為城市長遠發展的重大戰略,努力率先全面邁向質量時代。粵港澳大灣區質量高峰論壇是促進三地合作交流、共謀三地創新質量的重要平臺,深圳以特區的責任和使命擔當,助力大灣區各區域不斷鞏固質量發展新優勢,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本次論壇作為九月份全國質量月活動的一項重大亮點,已納入深圳市質量月總體活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