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南方日報“初心不改 品牌制勝---2021深圳企業品牌建設特別報道”欄目刊登了廣東省人民政府資深參事、深圳工業總會常務主席王肇文關于“深圳企業品牌變遷”的相關報道。
王肇文常務主席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深圳企業從“三來一補”起步,較早與國際接軌,一些企業在品牌國際化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而在深圳200多萬企業中占比超過99%的中小企業,即使能夠將產品銷售到全球各地,但在提升自身經營能力、了解知識產權和法律法規等方面仍需加強。
深圳知名品牌30年從無到有、從弱到強
上世紀90年代,正值深圳經濟特區進入“二次創業”之際,王肇文常務主席在深圳市企業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推動華為、中國平安等眾多重點企業改制;2001年,深圳工業總會的前身——深圳市工業經濟聯合會成立,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名牌戰略是總會的基本職能之一,從此,他就與品牌建設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王肇文常務主席提到,1992年,我國確立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的步伐由此進一步加快。早期深圳的制造業基本上是靠“三來一補”起步,大部分企業的品牌意識淡薄,隨著麥當勞1990年在深圳開設內地第一家餐廳、沃爾瑪1996年在深圳開設中國第一家沃爾瑪購物廣場和山姆會員店,越來越多國家的企業加入,促使深圳人的品牌意識漸漸覺醒。之后,招商銀行、中國平安、康佳、創維等品牌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2000年后,國內消費者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不過,在本世紀初的全球知名品牌榜單上,往往看不到中國企業的身影,美國、德國、日本的企業占據大多數。
2001年,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成立。時任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主任林宗棠表示,要把科技創新的成果真正落實到市場歡迎的名牌產品上,在創新、質量、營銷等方面加大對名牌產品的支持,推動具備條件的企業向世界名牌進軍,力爭用10年時間在市場競爭中形成一批世界知名品牌。
十多年過去,深圳的華為、騰訊、比亞迪、邁瑞、大疆等為代表的一批品牌企業從無到有,越來越多地被消費者認可,頻繁出現在全球知名品牌榜中,共同構筑起深圳的城市經濟體系和國際市場地位。
深圳是全國唯一持續21年開展品牌建設工作的城市,在實施國家名牌戰略中發揮了引領作用。2003年起,深圳工業總會遵照深圳市人民政府〔2003〕64號文件要求,在市有關部門指導和幫助下,聯合相關機構持續開展“深圳知名品牌”培育評價活動。
847個品牌企業銷售額占全市半壁江山
“深圳知名品牌”培育評價活動已連續舉辦18屆,累計評選產生華為、騰訊、中集、邁瑞、比亞迪等“深圳知名品牌”847個。據統計,這些企業僅占深圳市企業總數的萬分之四,但銷售額合計約占深圳全市銷售額的50%。
2003年第一次發布邀請公眾投票評選“深圳知名品牌”公告后,社會反響強烈,投票信件成麻袋地涌入,共收到手工投票25萬余份,最終靠人工點票、計算錄入結果。后來,活動投票改用網絡投票,參投人數呈幾十倍、上百倍的增長。
2017年4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中國品牌日”的批復》,決定自2017年起,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一向敢為人先的深圳,于4月20日至26日期間率先舉辦了首屆“深圳國際品牌周”活動,成為全國唯一迎接第一個“中國品牌日”的群眾性品牌建設活動。過去幾年,各區政府共同參與的“深圳國際品牌周”活動從深圳市屬各區、新區延伸到深汕合作區,精彩紛呈,一年比一年影響大,推動更多消費者了解深圳品牌、選擇深圳品牌產品。
王肇文常務主席認為,深圳企業在品牌國際化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在與Brand Finance、Interbrand等品牌價值評估咨詢機構相關負責人的交往中,他也感受到了對方對深圳企業的重視。
今年5月,Brand Finance連續第3年聯合深圳工業總會在深圳國際品牌周期間發布“中國品牌價值500強”中英文榜單。在這份榜單中,粵港澳大灣區共有134個品牌上榜,其中深圳38個,占據廣東的半壁江山。
Brand Finance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大衛·海格致辭時表示,深圳是在中國和全球都享有盛譽的科技中心,它和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最值得期待擁有全國頂級品牌的地區。
王肇文常務主席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與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深圳經濟特區與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疊加背景下,深圳工業總會正在配合市政府工信部門,廣泛深入開展調研,繼續了解企業、幫助企業,在工業和信息化企業品牌國際化方面探索新的舉措,進一步擴大深圳品牌在國內外的影響力。